近日,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來自美國、西班牙、俄羅斯等9國的20余位在寧外國專家及家屬,走進自治區級非遺麻編技藝傳承保護基地,沉浸式體驗寧夏非遺代表性項目麻編技藝,在經緯交織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步入展廳,造型各異的麻編筐簍、精巧細致的麻制飾品立即吸引了外國專家的目光。“這些作品既傳統又現代,編織工藝太震撼了!”外國專家邊用手機拍攝展臺上的麻編藝術品邊贊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麻編傳承人張璟現場講述麻編技藝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轉化歷程:通過開設編織工坊、培訓周邊居民,這項古老技藝已帶動周邊很多群眾就業,年人均增收超萬元。
在體驗環節,外國專家們從零開始學習麻編技藝。從辨識麻線的經緯走向,到掌握“挑一壓一”的基礎技法,他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指導下專注地穿針引線。盡管手法生疏,但隨著耐心編織,一個個簡易的麻編杯墊、鑰匙扣逐漸成型。“這看起來很難,但真的很有趣,沒想到小小的麻線能在手中變成如此美妙的藝術品。”來自西班牙的一位專家舉著自己的作品興奮地展示著,笑稱要將這份“寧夏禮物”帶回國送給朋友。
活動中,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處室負責人還開展了外國人才服務政策推介,圍繞來華工作許可辦理、境外人才項目申報等熱點問題進行講解,并現場解答專家咨詢。
“非遺是打開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我們希望通過此類活動,讓外國專家在體驗中感知寧夏的人文厚度,同時搭建起引才聚智的新橋梁。”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持續完善外國人才服務、優化引才環境,開展外國專家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豐富外國專家在寧夏文化生活,提升其歸屬感與滿意度,為寧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人才生態注入文化動能。(記者 馬照剛)